石敬瑭,历史上的“儿皇帝”,常因其与辽国的割地之事和认“比自己小十几岁的耶律德光为父”而受到争议。然而,这一位在五代时期登上帝位的君主,其为百姓所做的种种宽仁政策,才是真正值得称道的地方。 在五代的众多皇帝中,石敬瑭是少数几位可以与百姓同情并且为其着想的帝王之一。尽管被一些人称为“儿皇帝”,但在很多方面,他实际上要远超同代皇帝。他的仁政远胜于后周的世宗柴荣,不仅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条件,也以宽容和仁爱对待国家的民众。 说到石敬瑭的历史“污点”,无非是割让了“燕云十六州”给辽国,以及认了比自己小十几岁的耶律德光为“父”。先来看看“认贼作父”这一点。事实上,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中,辈分这一概念至关重要。即便是一些年纪较大的成年人,也会尊敬年纪较小但地位较高的人为“叔叔”或“大爷”。石敬瑭认耶律德光为“义父”,其实并非仅仅是为了个人关系,而是因为耶律德光在辈分上真正比他年长。耶律德光的父亲耶律阿保机与李克用是结拜兄弟,而李克用的义子正是石敬瑭的岳父李嗣源。简单来说,石敬瑭理应称耶律德光为“叔叔”。这是由辈分和古代社会复杂的亲疏关系所决定的。 而关于石敬瑭割让“燕云十六州”的问题,从大的历史背景来看,其实是一种生存的选择。石敬瑭之所以将燕云十六州交给契丹,并非出于私心或野心,而是为了保全自己。石敬瑭称帝的过程并不如同其他皇帝那样轻松,反而是在与唐末帝李从珂的交锋中屡屡败北,最后被困于太原,几乎丧命。可以说,如果没有契丹的及时援助,石敬瑭可能早已被消灭。这一切的背后,是石敬瑭在绝境中为了保命所做的无奈之举。当时,后唐的卢龙节度使赵德均已经与契丹建立了联系,试图推翻后唐朝廷,因此,石敬瑭才不得不向契丹妥协,割让燕云十六州。
展开剩余48%发布于:天津市线下炒股配资网站.财富牛配资.实盘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